當前位置:
在苦難的深淵里,觸摸生命的溫度 ——讀《活著》札記
第一次翻開余華的《活著》,我從未想過,一本薄薄的書竟能承載如此沉重的人生。當福貴的故事從泛黃的紙頁間緩緩流淌出來,我仿佛被拽入了那個動蕩的年代,親眼見證著命運如何毫不留情地將一個人推向苦難的深淵。那時的我,像個旁觀者,卻又無法置身事外,滿心都是對福貴即將面臨厄運的不安與擔憂。
福貴本是地主家的少爺,吃喝嫖賭、揮霍無度,可命運的齒輪在他輸掉全部家產的那一刻開始轉動,從此他的人生急轉直下。父親離世、母親生病、兒子有慶因抽血過多慘死、女兒鳳霞難產而亡、妻子家珍熬盡了最后一絲力氣……每次讀到一個親人的離去,我的心就像被鋒利的刀片狠狠劃開一道口子。有慶的死像一把鈍刀,一下下割著我的心。那些醫生的冷漠與敷衍,讓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逝在冰冷的醫院走廊里。我攥緊書頁,指節發白,仿佛這樣就能拉住那個跑向死亡的孩子。多少次在深夜合上書,眼前還晃動著有慶蒼白的小臉,恨不得沖進紙頁里,替他擋住那致命的針頭,帶他遠離這個“吃人”的世界。可終究只能眼睜睜看著悲劇發生,就像福貴一樣無力。這種深入骨髓的痛,讓我甚至不敢立刻翻開下一頁。
可福貴卻依然活著,在失去了所有至親后,依然牽著老牛,在田間慢慢走著。初見他這般平靜的模樣,我滿心都是不解與憤怒,覺得他怎么能如此“窩囊”,經歷了這么多痛苦,竟連反抗和吶喊都沒有。但當我合上書本,反復咀嚼他的人生,才驚覺自己的淺薄。他的平靜,不是麻木,而是一種千帆過盡后的通透。他或許早已明白,命運的無常是人力無法抗衡的,與其在痛苦中掙扎沉淪,不如選擇接受,好好活著。這讓我想起自己在生活中,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,就抱怨命運不公,想要放棄。可福貴用他的一生告訴我,活著,本身就是一種力量,哪怕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,只要還有一口氣在,就有希望,就有繼續走下去的理由。
合上書,我望向窗外車水馬龍的街道,回想起自己曾為生活中的一點小挫折而抱怨不已,與福貴的遭遇相比,那些煩惱又算得了什么?《活著》最終教會我的,是生命最原始的真相——活著本身就是意義。當福貴數著親人的名字喚牛時,當他在墳頭種下青苗時,那不是在歌頌苦難,而是在證明:人的尊嚴可以低到泥土里,卻依然能像麥子一樣,在寒冬后挺直腰桿。我們總以為需要攀上高峰才能觸摸生命的壯麗,卻不知真正的堅韌,是在谷底仍然能聽見自己的心跳。
(文:燕欣悅)